2016年6月出臺了《深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五年行動計劃(2016~2020年)》(以下簡稱《計劃》),深圳將再填海50平方公里。
深圳是國內眾多城市中的一座年輕城市,從建成到現在也不過短短的36年,但是卻在這36年時間里,由于人口與資本的融入,這座城市在快速的成長中不斷膨脹,僅僅1997平方公里的轄區(qū)內已經有超過1100萬人口,每萬人僅有1.8平方公里。而同是一線城市的北京是8平方公里,上海是3.488平方公里。
近兩年深圳房價一竄再竄,如今已經是2015年房價的2倍!深圳有限的面積,卻似乎承載不下這快速的經濟發(fā)展以及越來越多的人口,填海造地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這個看似能一勞永逸的“填海”工程是否真的完美?
填海造地并不是深圳首創(chuàng)模式
國家想要發(fā)展,地不夠用怎么辦?填海造地,這是日本的理由;經濟行政區(qū)想要發(fā)展,地不夠用怎么辦?填海造房,這是香港的理由;南海軍事發(fā)展需要基地,地沒有怎么辦?填海造島,這是軍事戰(zhàn)略的理由……
眾多的理由里,深圳與香港是最為相似的,香港作為多年以來的彈丸之地,土地更是寸土寸金,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,驚破天際的房價,甚至在金融泡沫存在的時候衍生出負資產的房產。發(fā)展離不開土地的支持,深圳只好開口跟海洋要地,鹽田、蛇口、赤灣、媽灣等深水港區(qū),深圳國際機場、福田區(qū)、南山區(qū)、寶安中心區(qū)及西部通道,均采取了填海造地滿足建設用地的需要。
填海造地不是說填就填
深圳此次的填海造地也可能會將深圳與香港越離越近?國內最缺地的城市莫過于香港了,上世紀90年代,是香港填海的黃金時期。彼時香港政府提出一系列計劃,填海集中在維港這個世界優(yōu)質深水港兩邊,包括中環(huán)、灣仔、九龍灣、紅磡灣、昂船洲、青洲等。產生的地塊一部分用作基礎建設,另一部分拿來賣地增加政府收入。
但是這場填海“大躍進”最后受到了阻攔,環(huán)保人士成立了“保護海港協(xié)會”,對市民各種演說填海對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、對整個維港水動力、深水港的危害,隨后十幾萬人聯(lián)合簽名,功逼使香港政府擱置擱置“青洲填海計劃”。年復一年,反對填海成了場公民教育運動,深入民心。
這樣的橋段讓海天小編想起年初電影院大熱的電影《美人魚》,同樣的,電影的梗概也離不開填海造島對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造成的危害。在香港最初的填海計劃擱淺之后,環(huán)保律師草擬的《保護海港條例》在民眾的簽名下最后立法通過,香港民間也不斷涌現出各種填海關注組。
法律加上民眾的反抗,以至最近十年,香港來自填海的土地供應明顯減少,由過往平均每五年造地約5至7平方公里,到2005至2009年銳減至0.84平方公里,而到2010至2013年,填海土地更只有0.08平方公里。
而對于深圳填海,從城市規(guī)劃的角度而言,香港大學建筑系副教授朱濤認為深圳應該更有效率地開發(fā)已有土地,而不是無限制擴張。“雖然深圳一直說土地緊張,但卻有大量的公共用地實際上未被有效率地開發(fā)。相比香港的城市規(guī)劃,深圳的土地用的一點都不經濟”。
從香港的案例來看,深圳的“填海造地”似乎有點夸張,畢竟香港在造地受到各種民眾的反對之后,能擴張的面積幾乎算不上什么,但是深圳的此番填海,也許真的應該從城市規(guī)劃的角度去思索與控制?(部分數據來源:中國城市中心)
企業(yè)咨詢熱線
199-3965-5981
E-mail:haitianzixun@126.com